联合办公只是一个产品线
“CREATER创邑”是一个为创新群体提供进阶式成长生态圈的公司,目的主在打造无界生活方式,打造灵活的办公空间,有趣的休闲空间,优雅的居住空间。在首届风潮·CSC商业场景创新大展上,创邑总经理方文发表了精彩演讲,围绕“创造有创意的生活”主题,介绍了中国城镇化的四个周期,及创邑全方面打造的生态圈,将艺术与创造力融入城市更新的内容。
精彩看点:
城市更新=“城市新陈代谢” 生活中如何切入艺术与创作氛围?
如何打造一个活力社区?
演讲内容
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叫“创造有创意的生活”,我们CREATER创邑中的“邑”是城邦的意思,想打造的是一个有创意的小城。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做市场调研,发现在所有城市更新,尤其是城镇化变革过程当中会有一定的发展规律,而在中国,这个规律尤其明显。
中国城镇化发展有四个周期,但当我们的城镇化建设超过50%的时候,它的发展就会开始缓慢了。所以整个城市规划的建设发展是S型的,快、慢、快、慢下来。我们在2015年的报告中发现,整个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超过了56%,所以它已经转向慢速发展了。在慢的过程中,建筑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老旧建筑还存在,我们不可能把它全部推翻再来一次,对于这些老旧建筑怎么更新,怎么在空间上做调整,怎么在内容商做创新,这就是我们目前在思考的。
我们目前碰到两个问题,1、在城市,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市中心,空间建筑土地越来越少,商业用途的空间现状堪忧,怎么办?我们怎么把空间的建筑跟内容的更新做调整衍生。2、怎么把空间的更迭跟功能的复合结合在一起,城市更新有很多沉淀的历史文化,如何把这些历史沉淀的东西传承下来并把创新的内容更迭上去。
目前创邑在做几件事:1、创新办公;2、文化街区、3、青年公寓。我们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打造出一条街区,在这个街区里面,会把办公、居住、文创都融合进去。
上面这些图片都是我们做的愚园路项目,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更新:街道两边有一些老厂房,现在已经变成新的办公空间。在梧桐树下的街道里有很多文创小店,它们前身都是仅能满足日常所需的小店,但是现在变得富有艺术性,比如咖啡馆、文创商店,以及一些设计师的跨界小店。而在弄堂里有年轻人的公寓,也是由老建筑改造的。
创邑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,我们大概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做办公产品,这两年我们对办公产品慢慢细分,分成几个类型,叫移动办公、联合办公和专属办公。
虽然现在联合办公市场很火热,但是对我们来说只是其中一个产品线,因为它的受众只占整个市场的一部分。我们希望设计师与互联网技术人员在我们的空间里有所创作,将他们的产品在我们的文创街区里呈现出来。文创街区不仅仅是一家家小店,它的生命力有多久值得探讨,但是在文创街区营造过程当中我们会注入更多艺术内容,所以我们队这条街区的定义是“生活艺术化,艺术生活化”,我们会把更多的艺术融入到生活中。
这两张照片(上图)是我们去年联合一家艺术机构做的户外策展,这次策展不仅吸引了专业人士,也吸引了弄堂里的居民们,这才是城市更新、街区活化的重要点,要让大家感受到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,而是大家可以一起来体会参与的。所以在这条街上我们除了办公还有很多小店,虽然这些小店的工作室在我们的办公空间里,但他们在沿街的商铺里都会有创作者坐镇,吸引消费者参与创作作品的过程。
我们一直希望我们做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把不同的业态融合在一起,做跨界美学。所以我们还作了青年公寓,这个作品会在第三第四季度呈现出来,居住的空间不大,只有21平米,但是会有很多公共空间,就像我们小时候住的72家房客,有前厢房、后厢房,还有厨房,大家可以在一起生活交流。
从2013年我们参与城市更新的工作,到今天创邑还有二十几个项目。就像韩正书记说的,整个上海要成为一座卓越的、令人向往的全球城市。所以卓越的全球城市,需要有人文、生态、创新等多种元素组成。我们城市更新的内容,也希望它的建筑是有温度的,有意义的。像这两天的创新大会意义能够吸引同一类型的创新人群聚集在一起,为这个城市创造更多,谢谢大家。
上一篇:中国可能成为WeWork最大市场
下一篇:泰州万达嘉华酒店
返回